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3时25分,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正式实施,我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将经历7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突破遥远距离,到达火星并开展环绕和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拉开我国行星探测序幕
据介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因此,探测并研究火星对于认识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领域专家介绍,国际上对于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国际上共发射了44个火星探测器,但任务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国际火星探测以发展新技术和获得科学发现为主要驱动力,催生了又一个火星探测的新高潮,并在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其中,在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国际上已实现对火星的飞掠、环绕、着陆、巡视探测,技术难度更大的采样返回和载人探测仍有待突破技术瓶颈。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国际上通过不同探测形式与任务,在火星轨道运动规律与参数、火星大气、火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探索和成就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树立了前进的方向,也向我们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战。
回望我国火星探测的历史,其实早在“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业内专家即开始谋划我国深空探测后续发展。2010年8月,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国防科工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开展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论证,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论证工作,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三轮迭代和深化,最终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实施。
“三步”并“一步”:环绕着陆巡视一次完成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跨越大,从立项伊始就瞄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任务目标,明确提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领域专家介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又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进入舱完成火星进入、下降和着陆任务,火星车配置了多种科学载荷,在着陆区开展巡视探测。
从地球到火星最遥远的距离大约4亿公里远,这么远的距离对于“天问一号”探测器来说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研制团队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攻关,按节点顺利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模样研制、初样研制、正样研制、大系统对接试验等工作,为探测器飞越深空、到达火星提供了坚强支撑。
通过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我国将验证火星制动捕获、进入/下降/着陆、长期自主管理、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视等关键技术,为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基础工程体系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